文艺搭台服务唱戏 赤壁“文明艺站”让移风易俗落地生根
9月11日,以“爱我咸宁 共建家乡”为主题的“文明艺站·送新风”实践活动,在官塘驿镇古驿广场如期举行。活动现场,由本土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,尽显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。
9月11日,以“爱我咸宁 共建家乡”为主题的“文明艺站·送新风”实践活动,在官塘驿镇古驿广场如期举行。活动现场,由本土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,尽显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。
9月9日晚,市区高新广场灯火璀璨,一场“文明实践大舞台·有才你就来”文艺展演在这里举行。由群众自编自演、贴近生活的15个节目轮番上演,吸引了百余名群众驻足观看。
我妈把相亲资料拍在我办公桌上时,我正在签一份价值十亿的合同。金笔尖在纸上划出刺啦一声。
第二个对象,更让人哭笑不得。人家上来就问“你会做饭吗?”她实话实说“还行,家常菜没问题。”那人立马来了个转折“我妈身体不好,每天需要人照顾,结了婚希望你能承担这部分。”这意思,结婚不是找媳妇,是找保姆呗!她直接懵了,想说“又不是你妈闺女”,但还是客气敷衍了几句
活动在开场舞《春的祝福》中拉开序幕。方言三句半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》,以接地气的表演形式普及反诈知识;赤壁打鼓说书《赶酒》,结合地方特色抨击铺张浪费;情景剧《相亲记》则通过幽默剧情倡导移风易俗。10多个紧扣时代主题的文艺节目轮番登场,既有反映基层干部坚守初心的“
"老汤啊,你可比电视里精神多了。"一进门,蒋德贵就冲着沙发上端坐的汤素芬咧嘴笑。他早把节目录像看了三遍,这老太太虽然眼角褶子能夹住火柴梗,但那双眼睛亮得像冰棱子,透着股子倔劲儿。
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,75岁的赵德海用双手耕耘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。这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“稻田掌柜”的老人,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资本:五垧高产稻田年年丰收,产出的大米远销各地;院子里上百只乌鸡咯咯欢叫,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。儿女都在城里事业有成,多次想接他去享
周五下班,我特意换了件没起球的衬衫,去见李姐介绍的第一个相亲对象。约在人民公园的凉亭,这地儿我熟,小时候常来逮蛐蛐。傍晚的风裹着广场舞的音乐,穿碎花裙的大姐们在路灯下踢毽子。我靠着石柱子等,手里攥着瓶冰镇汽水,瓶身凝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,跟我这会儿的心情似的,